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7klshuwu.com

第660节(1 / 3)

加入书签

武英殿。

朱棣、徐辉祖、铁铉、刘儁、何福等一脸严肃。

解缙站在前面,宣读:“据可靠情报,帖木儿帝国正在快速动员兵力,民工征调数量甚至超出百万之巨,有战争同时移民之可能。亦力把里的沙米查干判断,帖木儿极有可能会在今年夏秋发起战争。宋晟判断,帖木儿应在夏日进攻亦力把里。杨荣判断,帖木儿定会选择夏日进攻亦力把里……”

“西北局势有变,万望朝廷速作决断,不可拖延过甚,以免影响军务,危西北而天下惊,臣等速报,乞盼回音……”

朱允炆背负双手,审视着屏风上挂着的西域图,转身对朱棣等人说:“帖木儿按捺不住,已经准备出手了,你们有何看法,宋晟、杨荣的判断是否可信?”

朱棣上前,看着舆图西北方向,严肃地说:“皇上,臣以为宋晟、杨荣的判断应是可信。帖木儿身经百战,懂得趋利避害,夏日是他进攻最好的时机,一旦拖至冬日,以西域之高山崎路,瀚海狂沙,将会折损兵力过甚。作为统帅,不会选择在冬日进军。”

徐辉祖赞同朱棣的看法,说道:“帖木儿东征的决心与意志是不会改变的,他所能选择的,只是时间。夏日对他来说是最合适的,既然帖木儿帝国全力动员战争力量,想必在今年夏日便会东征,我们应该早作准备。”

铁铉沉吟着看着舆图,听着朱棣与徐辉祖等人的分析,最终站了出来,表示反对:“臣以为,朝廷应对帖木儿东征的准备是应该提前做好,但出兵的时间,可以延迟,不宜过早。”

朱棣皱眉,看向铁铉:“自京师出兵至嘉峪关,路途极为漫长,虽朝廷沿途准备了粮仓,没了后勤之忧,但步兵行军五千余里,至少也需两至三个月抵达,即便是一月底出兵,抵达嘉峪关时要近五月了,加上军士远道奔波,需要休整,怎么说也需要四个月的时间,缘何还要延迟?”

面对强势的朱棣,铁铉没有畏色:“之所以推迟出兵时间,是因为大明支撑不起如此大规模的征战,只能缩短作战时间。燕王请看舆图,即便是帖木儿准备好了东征,夏日开始,等帖木儿翻越群山,击溃亦力把里,打下哈密,没两个月的时间,他能做到吗?”

朱棣沉默了。

听说天山路很难走,而且气候多变,帖木儿即便是顺利过了天山,亦力把里的沙米查干也会全力与其作战。不过在朱棣看来,沙米查干根本不是帖木儿的对手,失败是一定的。

可亦力把里很大,帖木儿不可能放任背后出现敌人,只能一路扫荡而去,彻底消灭亦力把里的军事力量,而当他们推到别失八里时,至少也要两个月的时间。

若是大明主力提前两三个月抵达西北,就需要多准备两三个月数十万大军的口粮,而这个压力对大明来说是很大的,哪怕是朱允炆准备了驼城,准备了母马,准备了后勤,这个压力也是会压死人的。

十万京军,军令状(一更)

翻看山西、陕西等地文书,可以清晰地肯定一点,大明现在还没有做好出征的准备。

补给线太长,即便是有一年的准备时间,也无法确保所需粮草全部到位,加上冬日漫长,运输缓慢,春耕将至,百姓与匠人会走一批,这些现实都决定了一点,主力过早进入西域,对大明没好处。

可战争不是斤斤计较,左右掂量,帖木儿也不可能等大明百姓收拾好地里的庄稼,军士都到了前线,准备齐备了再来打个招呼,喊一声“我要来打你了”。

帖木儿军队的实力到底如何,亦力把里能抗住帖木儿多久,这都是未知数。真要等到战斗打响,宋晟从嘉峪关传来情报,大明再出兵,等朱棣到了那里,估计宋晟已经先和帖木儿交手几次了。

不能拖!

朱允炆看向朱棣,严肃地说:“鉴于眼下西北准备不足,各方物资调动尚且不够,燕王叔若想早点抵达西域,只有一个折中的法子。”

朱棣脸色有些凝重,朱允炆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已经很明显,现在后勤支撑不起太多人去,你想去,只能少带点人。

可人数太少,想要收回西域的难度就太大。

最初朱允炆的设想是朱棣带二十万京军,配合西北十几万军士,即迎战帖木儿,又占据西域,形成稳固占据与控制西域的格局。可现在大明尚且做好完全准备,直接带二十万京军出征,很可能会导致补给跟不上,反而累害战力与军心,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少出征军士的数量。

“臣愿率十万京军至西北前线!”

朱棣下了决心。

徐辉祖、铁铉等人吃了一惊,徐辉祖更是反对:“十万军士根本不足以谋略西域,帖木儿此番空国东征,其主力军队至少不下二十万,若燕王只带十万兵,即便是调动甘肃各地卫所,最多也只能凑到十七八万军士,不足以形成对帖木儿的作战优势!”

西北有十几万兵,可一些卫所、城关是不可能完全抽空投入到前线的,能抽出七八万军士已经是防守的极限了。

可十几万人对阵帖木儿的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