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7klshuwu.com

第1123章 立场决定观点(2 / 3)

加入书签

在不断地进行扩建,按照指挥部的打算,至少要在今年冬天到来之前,保证芝罘岛营地能提供至少五千移民的越冬居住条件。不过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这个目标可能还定得偏低了一些,要是真开始从皮岛引入辽东难民,那么芝罘岛这边的人口增长速度可能会远远超过现在,对于生活设施、卫生条件和粮食补给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

“三万多人……那是得好好规划一下才行了!”孙长弥感叹完之后,和郝万清对视一眼,都露出了一丝苦笑。岛上的移民安置工作大部分由他们负责,骤然听说有好几万移民等着从黄海另一边运回来,兴奋之余也不免会烦恼将会由此带来的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皮岛与芝罘岛中间隔着一片海,要将这么多人运回来,需要动用的运力也不是小数目。不过这片海既是阻碍也是缓冲,海汉可以自行调控运送移民的速度,避免短期内大量移民涌入芝罘岛造成混乱。

而与此同时,谢立也正带着沈志祥和潘严在岛上参观移民营地,负责为三人带路讲解的是民政部门的干事葛永。

“目前我们在岛上已经兴建起了能够容纳两千移民居住的营区,每五百人分为一营,下设五个大队,每个下设十个小队,每个小队十人。”葛永一边介绍一边抬手指向路边一间间已经搭建起来的木制棚屋:“这里每一间宿舍都是十人房,一间房就是一个小队,房外挂着的牌子,就是这个小队的编号。每天出工、放饭、听训,都是以小队为单位清点人数。”

沈志祥注意到这些棚屋的制式都是整齐划一,地基也明显经过了平整,屋外的排水沟、防火隔离带以及带着烟囱的集暖设施都十分齐备,可见海汉做这件事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了极为周全的策划和准备。而从实施的效果来看,海汉在移民这个领域的专业程度也让他叹为观止,如此细致地对营地进行管理,一看就绝非生手所能做到的水平。

沈志祥问道:“那这些民众都是从本地招募?之后都会被送去南方安置吗?”

葛永点头应道:“目前岛上的移民,绝大部分都是来自福山县周边地区。地方官府给不了他们生路,但我们可以,我们在南方有大量的土地需要人手去屯垦,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要劳动力填补,他们到了南方之后,就可以自食其力重新开始生活,不用再像乞丐一样苟延残喘。不过在他们去南方开始新生活之前,还得在芝罘岛再劳动一段时间,这些营房、码头、生活设施,也都是我们指挥,由他们自己动手建的。这一方面为后续的移民招募作准备,另一方面也是让他们先在这里适应我们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在此期间学会必须遵守的规矩。”

“规矩?”沈志祥对于这个字眼稍稍有点敏感,眉毛微微一扬道:“难道这些移民去了南方之后,就不会再有重返故乡的机会了?”

“有啊,当然有!”葛永知道对方可能有所误会,便向他解释道:“如果他们愿意,当然还可以回来,不过在此之前,他们也必须在南方为我们工作一段时间,以便抵偿移民过程中我们所付出的花销。其实我们这次北上到山东的船队里,就有不少水手船员是以前收容的山东难民,小沈将军若是兴趣,稍后可以找他们来面谈,了解一下北方民众去到我们海汉辖区的生活状况。”

葛永避重就轻,将移民要学的“规矩”解释得轻描淡写,并没有谈及其真正性质。普通移民的确有自由在偿还完移民费用之后离开海汉,但这些人去往南方之后会有多大的比例选择加入海汉国籍,又有多少人选择返回大明定居,葛永就有意识没有去提及了。

沈志祥听了这番回答之后也未置可否,其实他也早就注意到了海汉的人员构成。在乘坐海汉战舰前来芝罘岛的途中,他所接触到船员中的确有不少人都是北方口音,特别是船上大大小小的各级头目,几乎说话都带着一点北方腔调。沈志祥不知道这种腔调是海汉官话,下意识地认为这些人的出身地很可能都是在大明北部,所以才故意旁敲侧击地打听海汉的移民政策。

潘严此时也插话问道:“请教葛兄,此地所收容的民众,吃穿用度,全都是用船从南方运来的吗?”

葛永应道:“目前的确如此,昨天从浙江来的船队又运来了四十万斤粮食和一千多匹棉布,还有大量的药材,这些东西肯定绝大部分都是要用到移民身上的。不过等我们扎下脚跟之后,就会组织民众在岛上和芝罘湾附近区域进行屯垦,争取能够在粮食方面做到自产自销,减轻补给的压力。”

潘严听得眼睛都快鼓出来了,他在去到辽东这一年中,平时接触米面的计量单位基本从来没超过十斤,有时候领到手的军粮甚至是以两计算。后金并不想将他们这些降兵降将喂得太饱,一直有意识地控制着他们手中月的存粮不会超过半月,以免这些汉人哪根筋不对的时候就起兵造反了。

沈志祥自然也是颇为震惊,他在皮岛的时候虽然还不至于饿肚子,但也大概知道筹粮的艰难。不管是大明还是朝鲜,一次能给出十万斤粮食的时候可以说少之又少。好在过去有旅顺和长山群岛的产量区,多少能够自行补充粮食,但这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