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1 / 2)
“袁崇焕啊袁崇焕,你太自以为是了,把自己看的太聪明了,把其他人都当成傻子了啊。”
看着匆匆离去的李邦华,垂手而立的崇祯皇帝,嘴上囔囔道:“这朕要是不那你开刀,就算赶走了进犯的建虏,那朝中的大臣们,都觉得朕依旧是先前那个天子,你可真真是可笑至极啊。”
身为大明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但很多时候他也要在游戏规则内行事,不然被大明文官群体,所掌控着的舆论,都足以毁掉自己的很多根基。
为什么明末时期的几位皇帝,不能像太祖高皇帝、成祖皇帝他们那般,想怎么搞文官群体,就怎么搞文官群体呢?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那时候的文官群体,并未完全掌握舆论权,借着圣贤、祖制之名,在他们所制定的游戏规则内,可以放心的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想到此战结束后,还有很多事情等着自己,还有很多皇权与臣权之争等着自己,崇祯皇帝感慨道:“任重道远啊,自己这个大明最大的地主,想要跟众多地主斗争,还是有着无数双手,在暗处掣肘着自己啊。”
幅员辽阔的大明,所存在的问题,所积攒的矛盾与隐患,远比盘踞一隅的建虏,所要多得多的多。
放眼看去,整个大明治下,到处都是造反派,他这个大明皇帝,想要在上下摆烂的大明,解决这些问题和隐患,还要妥善处理好安定秩序,叫大明能在多灾多难的小冰河时期下,蹚出一条新路,这真真是史诗级难度啊。
不过就算是再难,崇祯皇帝也没有别的选择,这是他必须要跨过的关卡,必须要蹚平的路!
风起(1)
“张参赞,这份下发的公函,措辞有些问题,要修改一下,我已经圈起来了,你再誊抄一份,然后派人发往蓟州方面。”
“陈参赞,三位军机大臣所商讨的部署,你这些地方都没领会透彻,不应该这样陈述的……”
在军机处前指的公事房,茅元仪忙的那叫一脚不离地,甚至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每一份从这里发出的公函,都要在他这里过审一遍,并非是他鸡蛋里挑骨头,实则是军机处前指总揽军机要务,有些时候一字之差,都会出现很大的偏差。
作为崇祯皇帝特设的军机处,像孙承宗、王洽、李邦华这些军机大臣,有他们需要负责分管的差事,而茅元仪、陈延生这帮军机参赞,则需要负责的领域就更多了,往往崇祯皇帝一声令下,他们就要以最快的速度,拿出解决相应问题的办法与部署。
在公事房外值守的府军前卫,嗯,就是以张世泽为首的那帮勋戚子弟,为了能多多历练他们,从中挑选出值得培养的苗子,崇祯皇帝是一刻都没叫他们闲着。
自随驾出征的这段时间,处在这种紧张的环境下,崇祯皇帝一直都在有意识的调教他们,以改变这帮勋戚子弟,先前那种不着调的性情。
大明不需要纨绔子弟,需要能堪重用的勋戚子弟。
这也使得府军前卫的这帮勋戚子弟,不是被狠狠地操练,就是到战场上挖坑,要么就是收敛战死将士的尸首……
刚跟着从神京赶赴前线的时候,张世泽这帮勋戚子弟,那见天就是叫苦连天的,想当初他们在神京哪儿遭过这罪啊,一个个都是含着金汤匙长大。
可随着经历的多了,见到的多了,那一个个不再抱怨了,甚至变得沉默了,对于这些个变化,崇祯皇帝全都看在眼里,只是没有说什么。
不过张世泽这帮勋戚子弟,距离崇祯皇帝所想要的标准,还有着很长一段路要走,唯有能通过考验的,日后才有机会得到相应的重用。
在公事房外站了快一天的张世泽等人,听着堂内各种声音就没断过,别看他们一个个表面没啥变化,可心里却都感慨万千。
跟他们这种身体上的疲惫不同,在军机处前指的那帮大臣,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精神上的疲惫,且背负着极重的压力。
“孙卿,你觉得现在那帮勋戚子弟,怎么样?”坐在椅子上的崇祯皇帝,看着正襟危坐的孙承宗,神情淡然的说道。
“变化很大。”孙承宗微微欠身道:“若是能好好调教一番,日后必然能成为我大明的栋梁之才。”
“嗯。”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道:“朕准备从这批勋戚子弟中,好好挑选一些有能力,对大明忠诚的苗子。
不管是嫡出也好,或者庶出也罢,等这一战结束后,那些被朕选中的人,会集中到西苑接受全封闭的进修。
以后这特设的京卫都督府,还有京营那边,他们都将会补充进去,到时有多大能耐,就做多大的军官。”
天子这是想用这帮勋戚子弟,来逐步替换掉现有那些没能耐,却占着位置的勋戚啊,可是这并不容易啊。
孙承宗心里生出感慨,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算是看明白当今天子的种种手段,只怕结束跟进犯大明的建虏一战后,这大明朝野间将会出现不小的变动啊。
“行了,暂且不聊这些了。”
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