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1 / 4)
当然,陈凉也没白痴到直接打出“我要造反”的宣传口号,对外招募兵员时,他使用的名义是为临郡某大户招募家丁护院。
112白衣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安州刺史蔡彤
天下人不是傻瓜,瞒天过海这一招也不新鲜,陈凉招兵买马的举动自是瞒不过安州的地头蛇,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安州刺史耳朵里。本该干涉此事的刺史大人,在被陈凉走通门路,塞了五百贯半两钱通融关系之后,立马开始装聋作哑。这位收钱就办事的官老爷,其实一早就备好数十辆大车,单等卖掉那些搬不走的田宅就直接挂印辞官回老家了。
造反是一件牵连甚广的大事,说破天也不是三两天之内就能准备停当的。又不是在自己任上造反,管他陈凉想干什么,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事先未曾料到,如此轻易打通了关节,陈凉由此愈发看清了大秦帝国外强中干的本质。这个国家已然从根子上烂透了,任何想要修修补补的想法都是白日做梦。
在铁勒人的铁蹄逼迫下,由帝都咸阳仓皇迁都到洛阳的帝国朝廷影响力大幅缩水,仅能勉强控制包括三川郡在内的近畿地区,以及河内与河东等临近州郡。中央政令出了畿内马上开始打折扣,分驻各地的郡守和刺史们,纷纷借着盗匪阻断道路和胡人游骑抄掠的由头撇开洛阳朝廷自行其是。哪怕大部分的地方官并无问鼎九州的野心,他们的举动也仅限于维持现状,若是感觉到风头不妙,这些捞得盆满钵满的官僚们时刻准备着弃官回家。
时局糜烂至此,帝国官员们大多对自己的仕途前途没了指望,现在是抱着能捞一文算一文的末路心态。反正也不打算干下去了,谁爱造反那就让他去反好了。
那位玩忽职守的安州刺史,仅仅是无数个官僚中的一员,正是这些蠹虫把这个国家祸害到了今时今日的下场。
千年以降,大秦帝国的行政区划是一脉相承的郡县制。随着人口滋生,增设的县治越来越多,导致出现了一郡管辖数十县,拥有近百万人口的超级大郡等奇怪现象。
为了免除地方势力尾大不掉,秦二十一世皇帝在位期间,当时的朝廷力主推行了地方区划改革。
从那以后,在旧有的郡与郡之间,单独分割出独立行政区,称之为“州”,归属中央直辖,由朝廷派遣刺史作为最高行政主官。朝廷对于“州”的设置也是经过仔细考量的,主要是将那些人烟稠密,商业发达的城市划定为“州”,比较近似于林旭所熟悉时空中的直辖市。
陈凉逃亡栖身的安州正是处于水陆交通要冲,南北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如若不然,林旭也不会以开商铺为借口,在这里落下一步闲棋。
商业性城市对于有意造反者而言,可谓食之无味的鸡肋。拉杆子造反需要的是军队和粮秣辎重,商业性城市消费能力倒是不错,指望提供可靠的兵源和粮食,那真是缘木求鱼了。
衡量着安州的态势不利于起事,陈凉把眼光放得更为长远,锁定了荆州的第一大城市,南郡的郡治江陵。
陈凉耗费了数月时间和大把的金钱,如期训练出一支千人规模的私军。要说精锐大概还谈不上,好歹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暴力集团了。在此期间,陈凉耳边传来的各地造反消息此起彼伏,没有一刻消停过。虽然罕有能成气候的范例,不过这种如火如荼的环境气氛还是给了他很大压力。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造反这件事很讲究先来后到,如果别人先在荆襄之地立足,失却先机的陈凉就难以按计划行事了。考虑再三,他不愿再等下去,立即开始筹划行动。
陈凉全部准备的第一步是从为手下们配发青面獠牙的鬼脸面具,每年的七月十五是盂兰节,这一天传说是地府鬼门大开的日子,夜半时分游魂野鬼们都会从地府跑出来探亲访友,连带享受一点人间香火供奉。已然选定了行动的日期,陈凉提前三天命令私军开拔,每天维持白昼休息,夜晚行军的方式,专拣那些人迹罕至的荒僻小路行进,仗着月色皎洁,没出什么大事。
话说回来,即便有人在野外撞见了这支行军队列,看一眼那些恐怖狰狞的鬼面具,他们也不会有人把这支队伍跟蓄谋造反者联系起来,而是铁定以为自己撞鬼了。
如此这般,陈凉借着鬼神的威慑力,保持了行动的隐蔽性,一路经由安州向西直抵汉水之滨,换乘上船只朝着目的地江陵进发。
江陵城是南郡的郡治所在,扼守江水中游,西接巴蜀,东控江南。比起经历战火和匪患,以及异族劫掠屠杀的北地诸郡,大体尚算风调雨顺的荆州,尤其是在南郡一带,不啻于人间乐土。
从战略态势上分析,所谓天下之重在于襄阳,东南之重在于武昌,荆州之重在于江陵。
夺取江陵足以威慑荆南诸郡,北面的襄阳和东面的武昌是摆在嘴边上的肉,想什么时候吃就可以张口。南郡的钱粮充裕,人口众多,要筹措军资和兵源都不成问题,对于白手起家的陈凉而言,堪称为一步登天,在未来争夺天下的棋局中占据了非常有利的出发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