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7klshuwu.com

重回高考那一年 第99节(1 / 3)

加入书签

考场里只有翻卷子的沙沙声,所有人都专心致志地盯着试卷,没有人抬头,一支支笔在草稿纸上飞快做着演算。

考场的氛围和自习的氛围还是不一样的,自习的时候纪时的心情是很平静的,但在考场上,他会忽然产生一种紧张感,但这份紧张却并不会影响他做题的效率,反而算是一种推进力。

一股竞争感。

……

填空题难度不大的话,那难度自然是在大题上,纪时是这么猜测的,结果也差不多。

毕竟都高三下学期了,出卷老师也没必要出点简单的试卷糊弄他们,毕竟高考总不可能年年简单,但试卷的难度一般是讲究分布的,全部是难题也没什么意思,160分的总分,全员考96分以下就能体现出差距吗?

这显然也是做梦。

纪时做到第一道大题就觉得不太对劲。

尤其是刚从填空题的愉悦感里出来,猛地碰上大题他也有些不适应。

纪时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心情平静下来。

整起来!

第一道大题是道几何题,纪时一向觉得需要论证的几何题比代数题稍稍简单一点,当然,几何题能想到突破口就能得分,可一旦想不到,那是不管怎么使劲都没办法,只能眼睁睁地把题空在那里,代数在这一点上就稍微好点,按步骤来说不定还能得个一两分。

纪时他们之前有次考试,好像就是数学特别特别难那次,据说只要写个解老师就给一两分,这让写了“解”的同学大呼庆幸,纪时不知道这种情况会不会在高考里出现,但他现在做题就是不管会不会,先把“解”字放上去再说。

好在这道几何论证题是第一道,内容虽说不太简单,但认真琢磨还是能想出解题步骤的,可能老师们也不想他们在第一题就栽了,不然第一道题就扣一堆分数,后面的题还怎么答?

写完第一道大题,纪时的表情也稍稍和缓了些。

他继续去看第二题,第二题居然有三个小问,这在他们平时月考里很少见,一般来说,大题的前面几道都是只有两小问的,只有最后一题或者两题才会有三个小问。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出卷老师的温柔。

最后一题通常15分,三个小问一问5分,基础差不多的都可以答够5分,再好点也有不少学生能答够10分,至于15分能答满的学生确实不多,可至少大部分人都是能拿到分数的,可一旦改成两小问,一问7分,第一问的难度就会加,数学稍稍不行的学生就可能一分也拿不到。

但这次考试居然是前面的二、三、四三道大题都是三小问,最后的五、六两道大题是两小问。

就……有点过分了。

但纪时估计,老师们就是想通过大题展现差距,毕竟这次填空题的难度着实有点小,至少有一大半的学生能拿满分。

在z中这边,高一高二的时候数学不及格挺普遍的,一个班都有那么十来个人不及格,可分班之后,不管文科还是理科数学不及格的人数都会变少,基本就剩那些数学偏得厉害的学生,不管考什么难度的试卷他们都没法及格。

这和高二高三慢慢适应数学教学的模式有关系,也因为高二高三更贴近高考,老师们出卷的时候很注重难度的分布。

像这张试卷,只要填空题的70分能拿到手,剩下的大题只要会两道就能及格了。

当然,对于第1考场的学生们而言,及格这个要求就是蔑视,他们每个人只会极力争取满分。

纪时也是一样。

看到第一道大题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考场上时间有限,他不仅要合理分配好时间,还要在这个基础上把能拿的分数全部拿到手。

第二道大题纪时思考了几分钟,最终没有任何障碍地解了出来。

接下来是第三道题。

阴雨让外面的天空阴沉沉的,考场上也亮起了灯,但纪时这段时间都没有抬起过头,他双眼专注地盯着试卷,脑海中没有别的东西,视线随着笔尖不断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得确保自己所写的每一个步骤都是正确的。

因为时间有限,所以他不能犯基础性错误,尤其是抄错数字,那是最浪费时间的。

“因为l对应的……,故……”

又解完一道题,纪时却连深呼吸的时间都没有,他立刻将视线下移到了后面一道题。

看到这道题的一瞬间,纪时忍不住在心里喊了声“耶”。

很巧,这题他上周才刚做过,而且这题本身也不难,恐怕是老师们放上来调剂用的。

现在的出卷老师一个比一个可怕,他们知道学生们习惯了做从易到难的题,就故意把难的题目放在前面,把简单的放到后面,等学生被前面的题搞崩溃了,后面的题也没心思看了。

这道题为纪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他几乎都没有多思索,整道题一气呵成,很快就把答题纸写满了。

当然,这种事情考十次试也不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