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节(7 / 11)
结婚都早,一般的也就是在十五六岁的时候结婚了,娶妻生子,生孩子也早,但是郑永图还得养活几个弟弟,还得照顾着一切,就没有什么心思去考虑自己的事情了,也没有那个时间,后来他遇到了一位书生,学识渊博,反正不管渊博不渊博,他又没有读过书,所以就是感觉人家说的话就是好听,自己反正是说不出来的,心说还是学习知识好啊,看看人家读书之人,这种气质,这种学识,唉,感叹之下,就做出了一个决定,要读书,要考取功名!于是利用闲暇的时间,买了些书籍,一边操持事务,一边苦读诗书,咱们说过,这个郑永图十分的聪明,学什么会什么,所以别人用十天的时间,他呢,也就是用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学会了,越来越有兴趣,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他也想念私塾,但是第一是没有时间,第二是没有精力,第三也是没有钱啊,自己的几个弟弟什么都坐不了,只是靠着自己一个人在支撑,所以日子过的十分艰难,最后四个弟弟也由于生病而治不了了,一个个的相继死去,郑永图怎么办呢?哭吧,过了一段时间,自己身上的负担倒是没有了,但是心中总是些许的不安,亲人一个都没了,谁能好受的了呢?但是天意如此,他也没有办法,就这样,自己养活自己,一边读书,一边做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了二十二岁这一年了,终于朝廷昭告天下,开始进京赶考,那一年的主考官正是左班侍郎王雁翎,这个王雁翎可不是会武术的那个,是在朝中做官的那一位,这个时候已经不在了,进京赶考,正是一个机会给了郑永图,郑永图一看,这个机会可是不能错过啊,于是背着小包,一个人千里迢迢从沧州赶往东京汴梁!这一路上,没有少吃苦,但是郑永图毫不在意,这一日就到了京城,京城繁华,也是让郑永图吃惊非小,但是知道自己这一次来不是为了看什么花花世界,而是考取功名,找了一家最差的客栈,他住下了,到了考试的这一天,郑永图早早地起来,随着各位考生的人流一起来到了考场之上,连续三天的考试,终于结束了,郑永图继续在京城听信儿,当然了,必须得这样,来到京城,走了多少的路啊,一天、两天。。。一连着多日过去了,终于等到发榜的这一天了,郑永图的心中也是一阵的紧张啊,不知道这一次是个什么样的结果,到了那里一看,自己高中了进士,这个进士可是不得了,仅次于探花,第四位,最后受到了王雁翎的接见,最后王雁翎一见此人,深感不错,最后向皇上举荐,此人就成为了沧州管辖下的一个县的县令,到了那里之后,郑永图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就这样在那里呆了十年,整整十年,什么概念,把那个地方治理的十分妥当,这个消息就传到了当朝开封府的府尹,包拯的耳朵里了,包拯心说,这样的人才,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岂不是大材小用了吗?于是亲自到了那里考察工作,这么一看,果然不凡,就向皇上荐举他,皇上一高兴,加封了郑永图泰州的刺史,这个官可是不小,这回又把他调到沧州出任知府!
重建大会
沧州知府郑永图,我们已经介绍了他的历史经历,现在回到沧州重建金刚寺的事情上来,金刚寺的重建大会,正在进行中,郑永图为什么要重建金刚寺呢?其实是有一些的原因的,沧州自古乃是繁华重镇,不仅仅是军事要塞,更重要的是,也是直隶的重要城市,所以倾向于它的建设,也是比较多的,有这样的一种建设倾向,所以沧州不管是谁当权,都是个繁华的去处,那么李哲已死,前任知府大老爷梅友乾没下旨处置了,郑永图来到这沧州一看,好地方,这里的寺庙甚多,而且香火很是旺盛,到了这里一打听,金刚寺由于李哲的原因,而被一把大火给烧毁了,郑永图感觉到十分的可惜!但是不能因为这一件事情,而耽误了正事啊,他来到沧州第一件事情就是整顿吏治,先把各个地方官员全部召集起来,大家开始讨论,顺便也是便衣私访了不少的地方,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这话一点都不假,来了,就先要杀鸡儆猴,杀一儆百,把一些贪官污吏查了出来,他有权利办理此事,那么经过了一段时期了,郑永图的名声在沧州城也就传开了,人们都说这位郑大老爷,是个为民的好官,于是都拥护他,郑永图心里倒是没有那么激动,很是平静,因为他知道,只要老百姓说好的事情,办了就是好事儿,老百姓都不认同的事情,办了就不是好事儿,所以他很是明白这个道理,就那这一次重建金刚寺来说吧,他也征求了民意的,老百姓都为那一场大火而为金刚寺感到惋惜,后来,郑永图根据老百姓的意见,跟沧州的官员开会,最后决定,重建金刚寺,那么这个举动自然是不小的,因为郑永图通过一系列的考察知道,这金刚寺可是沧州第一大古刹,以前的时候香火极其旺盛,现在不存在了,使得沧州本地人也是十分的沮丧,另外很多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也是十分的扫兴,这一举措其实也是在发展当地的经济,所以郑永图决定重建金刚寺,那么这样一件浩大的工程,自然是由官府直接监工承担,当地的富商们也是慷慨解囊,当然也不乏铁公鸡的富商,根本就不理会这件事情,想左手渔翁之利,那是不可能的,郑永图的再三探寻,交涉,最后这些人眼见郑永图不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