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7klshuwu.com

我们的1654 第172节(1 / 3)

加入书签

他首先想到了清凉油。

清凉油所需的药材都是很容易得到的,但就是原材料的准备费了些事情。

薄荷脑、薄荷素油、樟脑、桉油、丁香油、肉桂油、樟脑油这些药材的准备时间只能说是慢工夫了。

没有凡士林,可以用蜂腊替代;在那面世界里的工业生产中,生产时还要往里面加一点点氨水……不过也可以不用它,它只不过是增强挥发作用的。

郑德生医生决定就先按着胡文虎当年发明“虎标万金油”的老配方制作吧。

但所有的材料都需要一点点积累,这个倒是不能急的。

那么还有什么药剂能够受欢迎,迅速推广开呢?

现代中医vs明代中医 中

郑德生医生很随便地就想到了六一散这副药方。

相传这六一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别号刘河间)所创。因为其药方是滑石六份,甘草一份,故名为六一散。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也曾颔首称赞六一散,誉它为“凡人之仙药”。

六一散的优点很多。

首先就是使用简单,一般每服9克(三钱),以凉开水调服效果最好。决定使用六一散的关键,应为小便赤黄短涩之症,如若小便清而长(无色而量多易排出)则不宜用了。

此外,六一散的加减亦很灵活;如见心烦不安较著者,可加上朱砂少许调服,名为“益元散”;若兼目赤咽痛、口舌生疮,可加青黛少许,名为“碧玉散”;如兼有轻微的外感(发热、头痛等)的症状,可用鲜薄荷叶煎汤或捣汁少许同服,名为“鸡苏散”。这些方剂,都是夏季治疗暑病的良方。

由此可以看出,这六一散就是万金油一样的存在。

郑德生医生思考了一下,就着重把鸡苏散这一药方改造一翻。他用低压蒸馏而出的薄荷油来替代煎汤或捣汁的方法……这帮子古人啊,提纯能力太差。

制好药后,郑德生医生按三副药的份量装好一个瓷瓶,那瓷瓶也是订制的……他当时心想,这些明人百姓们一下子就会接受这种药的,才两马票一瓶,算一算和那面世界的比价,真是便宜透了。

那时,在网上论坛中,大家都有全盘否定大明文化传统的倾向,但是郑德生医生却有自己的想法。

明大陆上,现在就是一个大粪缸,什么投进去都会变成大粪……这一点郑德生医生捏着鼻子承认了……可是打碎了它以后呢?全丢了不要?不好吧……虽然我们口头上都不承认,但他们也确实是我们的老祖宗吧?改造或是拿来主义的方法是不是更好?

但是郑德生医生在那面的世界就不喜欢上网,他常常认为,讲得多,不如做出来给别人看……虽然他在那面的世界做得多了,也没人看。

现在,他把自己的一篇小小的见解发到网上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同,他这才感受到,原来这行为也有一种快感啊……

但是,他的药竟然没有得到明人们的认可,这却让他郁闷。

他早就用毛笔在中医院的墙上写了一篇广告:

哗!新药上市!实乃解暑良方!

这种新药具有……的功能,欲购从速!

他的书法功底还是有的,明人们一定能看懂,也真有明人看那广告,但就是没有人进来购买。

郑德生医生思考了半天后,找来刘结首问道:“你看我这药如何?”

刘结首双手接过药瓶说道:“看这瓷瓶如此精美,这药就不能不好……”

他打开药瓶轻轻一嗅,连忙叫好道:“好药,真是好药……我买下十瓶!”

郑德生医生狐疑地看着刘结首的表情,好像不是奉承,便说道:“我不是让你买药,我问你这药为什么无人问津呢?这药贵了吗?”

刘结首想了想坦然道:“愚民百姓向来认为……年长之人,方能医术高明……这药是好药……但装入如此精美的瓶中,他们当然就不敢问价了。如果想让他们人人购买,也不是难事……”

“谢谢,不用了。我又不是上级强行摊派……你不用买了。”

刘结首很尴尬地离开了,他看得出,这个中医院院长脸色不好,他便不敢多说话了。

郑德生医生自己一个人想了想,明白了,原来他们是嫌我年轻啊……

第二天,郑德生医生一个人溜溜达达地走出了中医院,他早听说这里还有一家医堂,便想着去看看再说。

他还不信了,这些明人宁愿相信摇铃的乡下医生,也不相信自己这个学过现代药理学的中医?!

那时,赤嵌地区的街道比过去繁华多了。

整条街道长一公里左右,全都用三合土压实。不过,这里换成水泥地面是早晚的事情,水泥还是一直不够用。

街边新开了不少家商铺,大多是过去的一些行商,大多卖一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店面小,品种少,都激发不起汉唐集团收税的欲望,先让他们搞活吧,至少方便了周边百姓,行商们也不用风里来雨里去了。让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