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7klshuwu.com

第287节(2 / 2)

加入书签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这……

坐井观天么?

明明诸葛恪知道,这是关麟写的,他应该带着无限的批判眼光去看,去评,去贬。

可莫名的,这些文字映入眼帘,他竟全部都看进去了。

甚至于……看着看着,就出了一身冷汗。

——醍醐灌顶!

也难怪……

关麟默写的是唐朝时期韩愈的一篇文章《原道》,这文章观点鲜明,有破有立,引证今古,阐述的便是何为“仁”?何为圣贤?

何为君子?何为小人?

读了一遍,诸葛恪只感觉这一篇文章,太过博大精深,比这个时代所有的文章都更有前瞻性,都更发人深省。

乃至于只读了一遍,他竟然没有读懂。

诸葛恪是一个执着的人,他忍不住再去读,再去品……

明明知道关麟这样的“性格的人”,他写出的文章一定通篇都是歪理。

可不知道为何,这些“歪理”,诸葛恪一句也无法反驳!

——无力反驳呀!

而读了第二遍,诸葛恪的感悟是,他看懂了,何为君子?何为小人?

——“君子博爱,小人薄爱。”

——“君子修身养心正其心,小人修身养心行必歪。”

他心里嘀咕着,关麟不是知道这些么?

那他还……还做出那等欺压良善,损害父亲名声,亲者痛、而仇者快的小人行径?

这是为什么?

带着这样的疑问……

诸葛恪又读了一遍。

恰恰是这一遍,他仿佛突然间悟了,他感悟出了一个大道理。

——当,自己世界中的道,和世人的公认的道相违背的时候。

——个人是无法和公认匹敌的!

所以……

根本就没有什么君子,也没有什么小人,只是行为不一样了,观念不一样罢了!

正所谓……

——小人成为君子口中的小人;

——小人成为小人口中的君子;

——君子成为小人口中的小人。

——君子成为君子口中的君子!

是非善恶,并不是出自自己的行为,也不是正义与谢尔,而是在于……评判他人的这个人,整个人究竟是君子?还是小人?

诸葛恪是绝顶聪明的,而读到这儿,他已经彻底悟了,大彻大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