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7klshuwu.com

第495节(1 / 2)

加入书签

他刚换上新官服。

从四品的官职,穿的自然是深绯色官服,这身公服的质地为小料绸绫。

腰围从银带变为金带。

衣服上的纹样由鹭鸶变为云雁。

十一个金饰为腰带,红色的官服更是华贵,绣工极好的云雁像是马上要展翅高飞。

刚满十六岁的纪元,便穿上这样一身衣服。

要不是他看着十七八的模样,大家估计怎么也喊不出纪知州这样的称呼。

这身中央朝廷的官服,其实跟本地的气质完全不一样,但纪元刚穿上这样的公服,就被当地人接受了。

纪元,纪知州。

其实没有这身官服,宁安州的百姓也觉得他是厉害的。

如今穿上从四品的公服,竟然给人一种。

啊,朝廷终于开眼了吗,这种感觉。

不怪大家这么想,谁让朝廷太不当人。

这样厉害的人物,说扔到偏远地方就扔到偏远地方了。

十一月二十九,纪知州正式上任。

宁安州,他在这里不到半年的时间,却已经跟此地联系紧密。

他知道本地人吃饭时能把味道用到极致。

知道杨柳寨砍树人的经历。

知道白越寨阿婆做的醪糟最好吃。

还知道大山,山泉,山地,水源跟当地人联系得有多紧密。

还听了本地许多带着玄幻色彩的传奇故事。

他们的喜怒哀乐,纪元都听了,记了。

一座座大山,都是一群人的生活。

而宁安州的知州府衙,终于有人住了。

知道纪大人成为知州,还要住在这里面,许多人提前过来帮忙打扫。

特别是染坊的人。

染坊多为女子,做出来的布料绚丽美丽。

纪元的刷胶环节,让这份美丽能保留很久很久。

别看宁安州现在染坊已经有了规模。

但谁都知道,这不过是个刚开始而已。

本地衣料的色彩无与伦比。

再加上他们这样好的染色技术,整个天齐国都会为之倾倒。

另一部分,则是听说这件事后,正好来城里采买的村民们。

哎,还提这些做什么,纪知州的事情,就是他们的事。

要问一句,知州具体管什么?

一般人解释不出来,只好答:“什么都管,整个宁安州都听他的。”

这个回答,绝对会让大部分人都满意。

好啊!

他们就喜欢听纪元的。

要说最后一部分人,却是大家都想不到的。

是宁安州以外的。

他们主要是滇州府各地的鞋商。

他们听说宁安州做出防水的鞋子之后,立刻找了过来。

这鞋子!

他们买了!

为什么?

就怕宁安州的胶底鞋规模做出来,那他们就完了。

就像宁安州的染布一样,迅速席卷整个滇州府。

可他们来了之后才发现,宁安州本地并不打算把生意独揽。

他们说自己只生产鞋底,然后再卖一种涂在鞋面上的涂料。

具体怎么做鞋,做什么款式,只看鞋子商人们自己。

放到现代来说,宁安州只负责产业链上的一环,而且是最核心的技术。

其他的东西,全都“外包”出去。

既能保持自己家的竞争力度,还能让大家都有口饭吃。

再知道,这样的规矩,也是新任知州嘱咐的。

就凭这一条。

别说给纪知州打扫房子了,就算给他盖一座,大家都愿意的。

提到这件事的时候,纪元只在私底下同刘同知道:“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鞋子商人过来。”

“他们来一趟不容易,都不会空着手,肯定会带些物资前来兜售,他们能多赚点钱,咱们也能有更丰富的物资。”

就像现代的货车,轮船一样。

如果跑了空车,那等于净赔钱。

一来一回都拉货,才是合理的。

来宁安州做买卖的商人们也一样。

跋山涉水来一趟,必然要带点物资的。

所有经济跟发展都要流动起来。

其实宁安州的情况,并非真的贫穷,或者如何落后。

本地至少能吃饱,甚至去山里采果子都有吃不尽的果子。

落后也谈不上。

以纪元的眼光来看,本地梯田已经很不错了,自己也只是做了后世的优化。

本地缺的是交流。

染坊的意外成功,让纪元再次确认这一点。

要不是染坊的布料,成功吸引更多布料商人过来。

他们本地的物资不会像今年这般丰富。

不会买什么物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