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7klshuwu.com

第771节(1 / 3)

加入书签

他们可不把生命贡献给物理研究。

恩波利-库博就为此很头疼,他决定多安装一些安全设施,让参与实验的人员有更多的安全保护。

这样一来,至少心里感觉会好很多。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方面也类似,比尔-布莱恩回到研究基地后,第一时间就申请了‘防爆隔层’,并决定在实验设备下方挖个能及时躲避的防空洞,若是实验中出现什么问题,立刻就让所有人进入避难。

实际上,国内也有同样的担忧。

好多人也在讨论着核聚变装置问题,核聚变装置和f射线发生装置的场力结构是类似的。

既然f射线发生装置能爆炸,核聚变装置也就变得很不安全。

如果核聚变装置突然发生爆炸,肯定会成为一个灾难性的事故,好在核聚变装置内的反应是能暂停的。

现在的核聚变装置依旧只是实验,项目组正在全新建造配套的发电装置以及周边设施,装置内反应暂停也没有任何的影响,反倒让外围的工作人员感觉安全了很多。

面对核聚变项目相关的担忧,王浩则是给出了定心丸,“核聚变装置不会发生类似的爆炸情况。”

“一个是因为我们的装置很稳定,不会出现能量溢出。”

“第二,强湮灭力场是在材料内部,不会和内部反应的高热粒子发生直接接触。”

王浩的说法让人按下了心。

另一个担心的就是廖建国了,他的团队专门研究f射线,几台设备都会出现粒子和强湮灭力场薄层的接触。

廖建国就为此很头疼,不找到原因总是不安心。

虽然他们采用的是直流技术,是直接制造出反重力场,再通过磁场挤压和内置热源制造强湮灭力场,但场力以及内置热源构造是一致的。

廖建国也找到了王浩询问。

王浩对此就没什么好办法了,因为深层次的原理不明确,他也不敢百分百保证,f射线装置就不会发生能量爆发现象。

“大致没问题,还是多注意安全吧。”

他提醒了一下廖建国,就继续写起了申请报告,他要率领研究组进行一项新实验——

研究强湮灭力场内的能量爆发。

就像是王浩对何毅说的,他们拥有直流强湮灭力场技术,可以直接制造出大片区域的强湮灭力场,发生设备还就在场力下方,完全可以直接进行实验。

“方案就是,制造低强度湮灭力场,并在内部循序渐进的增加能力强度,看是否会发生变化。”

这是最基础的安全验证。

实验方式也非常简单,就是用导体制造热源。

一阶导体不会受到低强度湮灭力场影响,再加上外围的电路设计就可以在场力内制造出热源,伴随着热源强度不断增加,看是否会有新的发现。

“正常来说,不会有新发现。”

“只是纯粹的发热,即便是超出了湮灭力场承载的上限,也只是正常的能量逸出……”

“最关键的是,后续实验……”

“我认为,可以在场力内,循序渐进的添加低丰度的铀235,或是其他裂变材料。”

“丰度低,反应慢,但即便是自然衰变,也同样会产生中子。”

“我们可以不断的增加材料数量或丰度,直到发现产生微弱爆炸的情况……”王浩对何毅解释道。

何毅马上说道,“这样一来,就可以把爆炸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但也要做安全防护吧。”

“当然。”

王浩道,“必须要针对底层设备进行保护,场力和设备之间,要安装防爆隔层。”

“周围也要有防爆以及防辐射隔层,实验过程中,最好不要有人员和设备接触,只能远距离的进行控制。”

何毅期待道,“如果能在实验中对爆炸进行有效控制,我们等于是掌握了一项全新的能源技术吧?”

“你这个想法很好。”

王浩点评了一句,随后道,“我也希望如此。但我们还是先做到有效控制核聚变,并利用核聚变技术进行发电,再去研究控制这种能量释放强度更高的反应吧……”

新实验项目申请很顺利的通过了。

这个实验所需的经费并不高,最初就只是十亿种花家制造新设备并订购大量的检测装置而已。

针对一项全新领域的研究,投入还是非常值得的。

项目将会是湮灭力场实验组、核物理研究所两家机构的合作,最初的研究湮灭力场实验组就能完成。

于此同时。

国际物理学界也开始出现一篇篇的成果论文,研究都和刚过去的复刻爆炸实验有关。

现在出现的论文,多数还是和实验本身有关,比如,有的研究是针对实验工作做总结。

有的是以‘能量逸出粒子比例’来分析强湮灭力场的特性。

还有是高精度设备的即时数据分析研究,就是纯粹的数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