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1 / 3)
正宁帝哭笑不得,“交趾已经对大齐称臣,很是温顺,你怎么还惦记上他们了?”
荣王理直气壮,“他那块地最大!”
最大的东西就是最好的。荣王的观念十分朴素。
正宁帝又是好笑又是自豪,哪个当父亲的会不希望看到孩子有出息?荣王志向远大,自己有学习的动力,还立了一功,正宁帝这个当爹的只有高兴的份,好好嘉奖了荣王一番。
这可让平王酸得不行。
宁王势微,现在能和太子分庭抗礼的,是平王。又因为正宁帝斥责过太子,让平王信心大增,周围谋士更是一个劲儿地吹捧平王,难免让平王有些飘飘然。如今荣王大出风头,平王哪里能忍得了这个落差。
平王自觉是太子的对手,现在反被不起眼的荣王给压了一头,已经取代了宁王的地位,和太子打擂台的平王哪里受得了这个委屈?
荣王跑去倭国使臣团中套话,平王就周旋在其他小国的使臣团之间。今天同交趾使臣相谈甚欢,明天又带着高黎使臣闲逛京城,让他们领略京城的繁华。
虽然正宁帝没给皇子们安排接待使臣的任务,但有了荣王立功在前,平王就没了那么多顾忌,使臣团中,平王已经成为了存在感最高的皇子。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才是太子。
但使臣们也不傻,他们也是认真研究过大齐的文化的,知道大齐人处处讲究,虽然这个看起来非常和善的皇子十分强大,但那个胖胖的,走起路来都一步三喘的太子,才是所有皇子中身份最尊贵的!
平王在使臣团中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果,几近为零,当场脸就绿了。
正宁帝等人知道倭国现在才发现两座金银矿后,顿时放下心来,心下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优越感——你们境内的宝贝,我们比你们更清楚!
六百多座金银矿,你们只发现了两座,可见你们并非金银矿的主人。
正宁帝等人理直气壮得很,这可是祥瑞带来的上天的指示,可见上天都是站在大齐这边,让大齐得到这些宝贝。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顺应天意的事,怎么能叫大动兵戈呢?更别提倭匪年年犯边,不知道祸害了多少大齐百姓。现在大齐替天行道,为民报仇,分明就是正义之师!
萧景曜还注意到,西南地的活佛竟然也进京了。
这事儿也是研究院的功劳。正宁帝都把显微镜命名为“芥子镜”了,佛法中说的无尽小的世界,可以借助芥子镜观测到,活佛能忍住不来?
正宁帝当即大喜。
活佛进京,藏地又要被京城掣肘几分。因为地理和信仰原因,藏地一直以来就存在不小的问题。前朝甚至差点脱离了中原的疆域,还是太/祖再次将它平定下来。
现在大齐对西南的掌控,还是有些吃亏的。
如今活佛进京,正宁帝才那么高兴。活佛在藏地的声望那么高,几乎是所有信徒信仰的具现化。他来京城,那边行事多少要谨慎几分。也证明了大齐果然是天下之主,让各地心服口服。
萧景曜忍不住想到了某位十全老人治理各地的手段。说实在的,那位膨胀归膨胀,确实是天生的帝王。在治理藏地上,用的手段,堪称是政治的艺术。
要治理藏地,直接将他的办法拿过来用,一点都不带水土不服的。
萧景曜一不留神又想多了。
活佛一来京城就直奔研究院,问公孙覃要了一台芥子镜后,就住在研究院不出门了,大有在京城长住的架势,差点让护送他进京的护卫们哭出声来。活佛不回去,那他们回去干嘛?
正宁帝却是大喜,再次狠狠表扬了公孙覃一通:干得漂亮!
芥子镜,当真是给大齐带来了太多的惊喜!
活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和刘白芨混熟了,甚至跟着刘白芨打下手,时不时给刘白芨当个记录员,对刘白芨研究的东西,活佛连眉头都没动一下,接受良好。
萧景曜也没想到芥子镜的发明,还会催生出这么一对离奇的组合。这算不算是大齐版的科学与神学的友好接触?
趁着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倭国使臣身上时,萧景曜私底下联系了荣王,让荣王教了他几句满剌加和爪哇话,打算去和这两个国家的使臣套套话。
制海权啊制海权,在萧景曜看来,制海权的重要性,更在倭岛的金银矿之上。
那是能决定世界格局的大事。
但问题来了,大齐现在海禁还未开,就算萧景曜把马六甲海峡的用处夸上了天,大齐一日不开海禁,马六甲海峡的用途对大齐来说就是个鸡肋。
目前大齐的疆域离马六甲海峡,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大齐的水师并不多,能抵抗倭匪,维护临海疆土的安稳就不错了,再去管理马六甲海峡,那就得再次加大水师的比例,不仅要练兵,还要造大船。
萧景曜都能想象出来,自己将这个提议呈报给正宁帝后,正宁帝的脑袋会有多疼了。
萧景曜忍不住有些幸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