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7klshuwu.com

第四章 文化盛宴(5 / 5)

加入书签

马基德·马基迪导演

◎演员转型成导演

马基德·马基迪于1959年出生在德黑兰,最初在业余剧团里从事表演,接着加入伊斯兰文化指导部的艺术部门。在某位导演的影响下,马基德后来有幸参演了《战胜魔鬼》《两眼双盲》与《抵制》等多部影片。20世纪80年代前后,阿巴斯等电影大师的作品深刻影响着这位年轻人,他开始拍摄一些短片和纪录片,渐渐转型成为一名导演。

马基德执导的影片《天堂的颜色》剧照

1991年,马基德的第一部剧情片《手足情深》隆重面世。该片首度获选1992年戛纳影展导演双周放映,同时助他成为伊朗影坛上最受瞩目的后起之秀。接下来的整个十年,马基德执导的影片接连斩获各项大奖。1996年,《父亲》一片在国内多个影展上抢先获奖。1998年,《小鞋子》参加多伦多、香港、伦敦、纽约等18个国际电影节,横扫11项大奖,并在美国创下近百万美金的票房纪录,刷新了伊朗电影票房的新纪录。更重要的是,它在当年成为首次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伊朗影片。

1999年,《天堂的颜色》在美国又创下了票房新纪录,同时顺利斩获蒙特里尔电影节上的最佳电影奖。

◎将镜头对准儿童

马基德不仅注重影片的商业价值,还非常善于提升影片的艺术价值,尤其擅长利用细节打动人心。更可贵的是,他在影片中延续了阿巴斯导演的朴实之风。

《小鞋子》里,马基德将镜头对准一对小兄妹,借着一双丢失的鞋子讲述了一个温暖又充满童真童趣的简单故事,轻柔有力地触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感动。尽管这部片子最后在激烈的角逐中惜败于《美丽人生》,但它已为马基德坚实地奠定了电影大师的地位。《天堂的颜色》里,马基德再度将镜头对准儿童,刻画出一名盲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为观众呈现出一部温暖又苦涩的优秀影片。

马基德确实很善于驾驭以儿童为主角的影片,喜欢用简单的剧情、温暖的情感去呈现那个曾经属于每个人的美好世界,正如他所说:“我对儿童世界特别感兴趣,我的童年是我思路的源泉,自己也曾经历过‘天堂的孩子’的童年。拍摄儿童电影时,你可以浑洒自如,完全不用墨守成规,儿童世界里的纯真已足以令人折服。”

2001年,马基德又推出了一部反映难民生活的爱情剧《巴伦》。2008年,他应邀来到中国参加“国际导演拍北京”活动,还拍摄了一部北京奥运宣传片《飞扬的五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