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7klshuwu.com

第一章 印象蒙古(3 / 11)

加入书签

黄金”。从中国的汉朝年间直到清朝年间,无数淘金者怀着关于财富的梦想,不远千里辗转而来,在附近建起城邑并展开有序的淘金计划,清朝时期甚至有“金夫逾万,产金逾万,列厂十区,矿工数万”的记载。由于道路艰难,环境险恶,也有很多不幸者在前来的途中便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与淘金者不同,游牧民族更喜欢把这里视为祖祖辈辈生存的家园,因为阿尔泰山脉拥有西伯利亚地区最富饶的山地泰加森林和最绚丽的高山草甸、草原。那些逐水草而居的先民们赶着羊群和骆驼缓缓走过,把脚下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视为幸福的天堂,匈奴人、柔然人、突厥人、回纥人、蒙古人也都以阿尔泰山脉为依托,向着辽阔的远方纵马奔驰。

“库刚”发现

2006年,一支德国考古队于蒙古境内的阿尔泰山脉有了轰动性的发现:在海拔2600米的山区地带,人们从永久冻土层里发掘出一座古老的墓穴,它被称作“库刚”。库刚的墓室里有一具大约2500年前的骑士木乃伊,骑士身穿一件皮衣,头戴一件华丽的头饰,在冰冻环境里保存完好。人们推测这座库刚建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里面的骑士木乃伊很可能属于能征惯战的塞西亚民族。

阿尔泰山脉中的高原草甸

◎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

阿尔泰山脉不但拥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先民,还拥有绝美的自然风光。除此以外,这里保存的文化古物也令人惊叹。很久以前,阿尔泰山脉就发掘出大量旧石器时代的古物,突厥人、维吾尔人和蒙古人都在此地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在金山一阿尔泰山一带还遗留着一批属于5世纪游牧部落首领的墓群,那些墓群大大小小共有100多座,墓中埋葬着不少艺术珍品。另有一些罕见的岩画分布于山崖之间,那些岩石线条粗犷风格古朴,题材大多是当年游牧民族的一些战斗与捕猎行为,人称“岩壁上的敦煌”。

就像一座取之不竭的宝库,不管是黄金矿藏、优良牧场,还是充沛的水力资源、美丽的自然风光、珍贵的人文古迹,阿尔泰山脉一直在向周边四国无私奉献着自身所拥有的庞大财富。

位于蒙古境内的阿尔泰山风光

杭爱山

内外流区分界线

在蒙古语里,“杭爱”的意思是水草丰美、森林茂密,能以此命名的地方必然草木青青、水流不断。杭爱山确实是一座遍体披绿,水意盎然的山脉,它就像一条绿色的长龙,蜿蜒于蒙古国的中部,恰好将国内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分隔开来。

◎分水岭与记功地

杭爱山位于阿尔泰山脉的东面,大致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平均海拔为3000米左右,主峰鄂特冈腾格里峰海拔4031米。这座庞大的山脉跨越了扎布汗省、前杭爱省和后杭爱省,长度约为700千米。从整体来看,杭爱山起伏不大,山势较为平缓,北坡分布着茂密的森林,南坡分布着草原牧场,山区周围河流纵横,生长着大面积的白桦和西伯利亚杉。蒙古的一些主要外流河如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均发源于杭爱山的北麓,两条河流一路向北,最后注入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蒙古内的大部分河流均为内流河,只有不到20的河流为外流河,杭爱山无意中形成了内流区和外流区的一道天然分水岭。

杭爱山脉最著名的特尔金白湖

在中国古代,人们早先把这条山脉称作燕然山,后来又根据音译将其称作杭海山、康孩山或杭爱山。公元89年,来自北方草原的匈奴军队屡次骚扰边境,东汉名将窦宪、耿秉等人率军将其击败,俘杀了一万多人。战斗结束后,两位将军登上燕然山,欣然刻石记功。在唐宋时期,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道:“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范仲淹在《渔家傲》中写道:“燕然未勒归无计”,史料中的这几处“燕然”均指杭爱山。

海拔4031米的鄂特冈腾格里峰是杭爱山的最高峰

◎曾经的于都斤山

在蒙古历史上,杭爱山也称于都斤山。从最初兴起的匈奴部落直到13世纪成吉思汗建起的大蒙古国,北方民族一直与这条山脉维系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3世纪前后,匈奴部落形成强大的联盟,曾多次在于都斤山和鄂尔浑河畔举行过隆重的祭天仪式。突厥兴起时,突厥人将汗国牙庭设在了于都斤山一带。当东西突厥被唐军陆续击败,于都斤山一度成为突厥遗部的精神象征,后来又成为突厥人复国的象征。不少古代突厥文石碑上还铭刻着对于都斤山的溢美之词,比如《毗伽可汗碑》中写道:“我曾出兵到过很多地方,没有比于都斤山再好的地方,统治国家的地方就是于都斤山。”与匈奴、突厥一样,回纥人也起源于于都斤山及鄂尔浑河流域。强盛之时,回纥人在鄂尔浑河畔还建起了回鹘城、富贵城等数座城池。

庞大的大蒙古国对这条山脉依然情有独钟,在建国早期,蒙古人以鄂尔浑河流域和于都斤山一带为中心统治着大半个世界。蒙古人现在仍然喜欢把杭爱山主峰鄂特冈腾格里峰称作“于都斤·腾格里·乌拉”,有些传说也提到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