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7klshuwu.com

82 荀镇东巡行二州(七)(3 / 4)

加入书签

甚是。”顾与姚昇,说道,“叔潜,明天你陪我一起,循抚县中民户。你叫郡府把备好的御寒衣被诸物调出,明天一道发下。”

徐州的每个郡,在荀贞的命令下,都预备的有冬天供给贫家御寒的衣被之类。

姚昇应诺。

当晚姚昇设宴,宾主俱欢。

睡到夜半,荀贞醒来,屋子下有火龙,可仍然觉到寒意。

他披衣推窗,刺骨的冷风顿将醉意、睡意赶走。

深深的夜色下,外头已是入眼皆白,雪下得更大了。

第二天,荀贞和姚昇巡视县内各里。

县中的百姓还好,多数不是十分贫困,一场大雪对他们日常的生活影响不大,但也有贫家,无衣御寒,只能杜门不出,一家人拥挤草席上,彼此以体温取暖。

郡府的吏员跟随荀贞、姚昇,遇到此等贫户,便把随行车中装载的衣、被等物取下一套,给他们暂用。这些衣、被不是送给贫户的,等雪下过,郡府会派人再来收回。毕竟连年战争,徐州各郡郡府都也不富,是没办法年年都准备这么多的衣、被供用的

一些县寺的吏员,各指挥仆隶、官奴,分散於县中的各条街上,清扫积雪。

各“里”的里魁,也领着里吏,组织本里的人手,清除里中小道上的落雪。

——却是说了,雪尚在下,为何就清扫积雪?这是因为,根据过往的经验,积雪若不及时清理,那么很可能就会堆积过人膝,不便县人出行,而且雪如果下得特别大时,甚至不排除会把里中住户的家门给堵住的情况发生,故此必须得随下随扫。

巡了两个里,姚昇笑道:“明公,惜乎彭城县无有贫寒高士,若不然,明公今冒雪巡称抚民,倘要能遇到一位袁邵公,倒也不失为佳事一桩。”

“袁邵公”,说的是袁安。“邵公”,是袁安的字。

袁安的父亲,便是汝南袁氏之祖袁昌;袁绍、袁术是他的玄孙。

汝南袁氏,其家本在陈郡,到袁昌时,乃才迁居汝南。不过袁昌的时候,汝南袁氏尚只是一个寻常士族罢了,袁昌的父亲袁良,本朝初年时人,官不过止於县令而已,袁昌本人则根本就没有入仕,却正就是这位袁安,把袁氏带上了四世三公的飞黄腾达之路。

姚昇之所以会於此际,提起袁安,似乎有点让人莫名其妙,不过荀贞等人却皆知其意。

那袁安发达之前,曾做过一件为时人称赞,并对他自己的前程也是至关重要的事,即大名鼎鼎的“袁安困雪”。袁安时客居洛阳,那一年冬天,洛阳大雪,积地丈余,雪停后,洛阳令和荀贞一样,巡抚城中,见县中人家皆除雪出,街上有很多乞讨食物的人,却至袁安门时,积雪封路,洛阳令以为袁安一定是冻饿死了,就令吏除雪入户。吏员进到袁安家的室内,看见袁安僵卧床上,尽管奄奄一息,然尚未死,就慌忙出禀洛阳令。洛阳令遂乃入内,惊讶地问袁安为何不出门?袁安回答说道:“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

就这一句话,得到了洛阳令的赏识,遂被洛阳令举为孝廉。汉之孝廉,相当於后世的进士,自此袁安的仕途之路顿开,一步步,最终做到了三公之位,开启了汝南袁氏的辉煌。

闻得姚昇此句调笑似的言语,荀贞也开玩笑,说道:“县无贫寒高士,是野无遗贤,此卿治郡得力之功也。”

用了多半天的时间,把县内各里都巡视了一遍。

颇有几个年过七十,而家无壮丁的老者,荀贞问其子女何在?或是回答子女早亡,或是回答子在军中。荀贞令姚昇叫郡府吏员给这几位独住的老者送来足够的过冬食物。

下午回到郡府,荀贞因为那几位老者的事,亲笔写了檄文一道,遣吏急送郯县州府。

檄文命令留守州府的荀彧、张昭等吏,代他传檄徐州各郡和现在徐州治下的兖州诸郡长吏,叫各郡都立刻清查本郡内无人照养的、七十以上的老者,这些老者的过冬衣食,全由各郡郡府负责安排,并且包这些老者以后的生活各方面,诸郡郡府也要担起责来。

尊老是华夏之传统,对七十以上的老者,汉家规制,本就是有诸多政治、经济上的照顾的,比如七十以上皆赐鸠杖,持鸠杖者,见官不拜,无论官民,谁都不许对之无礼,若敢欺辱持鸠杖者,法律的惩罚是极其严厉的,乃至枭首;又比如经常会在一些节日赐给国内七十以上老者酒、肉若干,等等,荀贞的这道檄令,算是延续了汉家此项尊老旧制的精神,并从一定程度来讲,是对汉家此项旧制的一个补充和完善。

雪下个不住,整整下了四天。

到第五天头上,雪才慢慢的小了。

姚昇这日上午来邀荀贞,出城去赭土山游玩。

赭土山,是彭城县境内的一座名山。因为楚元王的坟冢在这座山上,故而此山又被叫做楚王山。楚元王,即是刘太公的第四子,前汉高祖刘邦的异母弟刘交。前汉时的楚王封地不小,薛郡(鲁国)、彭城、东海三郡皆为其邑,下共辖三十六县,乃是一个较大的藩国。

当然,赭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