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7klshuwu.com

第517节(3 / 5)

加入书签

安宁繁荣的世道究竟是怎样的,只能按照自己的理念与方法,去尝试努力。然而如今,他终于看到,虽然并不是经他手实现的,但情绪也难免高涨,心潮不免澎湃。

两个人得幸,位在崇元殿内,只是个偏僻的角落,不是聚光灯所在,与御座之下,更仿佛隔着千万重山那般遥远。然而,换个角度,再看待这一切,自是别有一番感慨。

大殿之内,人声鼎沸,身处其间,亦被金碧辉煌所包围,不知是否为错觉,皇城外东京士民的欢庆之声仍能听到。皇城前,那几十万众簇拥,爆发出对皇帝的欢呼,那排山倒海般的气势,至今犹让苏逢吉感到震撼。

“生逢乱世,长于纷争,空活六十余载,何曾料想此生犹能见到如此光景?”苏逢吉不由叹道,语气间竟十分地动情:“烟火人间,太平盛世,莫过于此吧!”

苏逢吉这番感慨,也是发自肺腑,他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在天下板荡、战祸频仍、王朝更替的纷乱之中成长起来的。当年,辅助刘知远,求的是荣华富贵,却少安国救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

刘知远崛起于河东,夺取天下,乃时势使然,苏逢吉这样的人也跟着一飞冲天。当由一州之才,而主国政,掌管天下大权时,苏逢吉当想的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想的是借手中权柄,营私舞弊,大饱私囊。

那时候的东京,也代表着整个天下的气氛,压抑、萧条、凄凉,衣不足暖,食不果腹,民有菜色,人心各异,整座城池仿佛笼罩在一片暮色之中,那样的景象,却一点也不突兀,几乎所有人都习惯,世道本就那样……

然而如今,回朝之后,所闻所见,将苏逢吉脑海中的固有印象彻底打破。开封的繁荣,百姓的安定,民心的依附,已完全像书中描述的那般。

说来也是挺有意思的,苏逢吉也是读书人,谈不上博学,也算多闻。过往在刘知远面前时,大谈历史,谈天下,谈治国,然而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却似乎从不相信国家能恢复安宁。

“苏兄,为这大汉盛世,稍后你我当共浮一樽,同醉一场,也不枉当年之豪情意气!”看着苏逢吉,杨邠慨然道,老脸之上,闪过一抹激动。

乾祐二十四功臣

崇元殿内,同样是人生百态,事实上,从座次的安排就可以看出,今后这些大汉文武公卿的地位如何了。似魏仁溥、慕容延钊、高怀德、向训、赵匡胤几人,显然是第一等的,不管是爵位,还是实权。

当然,还有一些功成名就、德高望重、地位超然的人,比如符彦卿、安审琦、郭威。趁着大典的机会,退隐离京已七年多的郭威再度回来了,是刘皇帝主动下诏召他回来,大汉的功臣之中,怎能没有郭威的一席之地。

并且,此番回来,也基本不用再回尧山老家修身养性,享受田园生活了。到如今,刘皇帝对郭威已完全没了戒心,没有那必要,甚至于,对这河东元勋、开国功臣以及自己的丈人,刘皇帝心理上还有少许的愧疚之情,毕竟在政治盛年,被自己逼得退隐……

此时的大殿之中,与会的贵族、大臣们都在热情交流着,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气氛十分融洽。符彦卿、安审琦、郭威三者也聚在一块儿,在场的外臣之中,也就他们三人身份、威望、地位最高了。

皇帝还没到,因此,气氛虽然热烈,但始终差点劲儿,酒菜早已备好,碗筷也已摆好,但没人敢动,都等着主角的到来。只有在殿侧的礼乐队伍,奏着那轻快欢乐的曲调,给这场大汉最高等级的精英盛筵助兴。

在杨邠与苏逢吉抒发着胸中感慨,期待着一醉方休时,郭威悄然之间走了过来,拱手一礼:“杨公、苏公!”

见状,二者赶忙相互搀着起身,回礼:“老朽见过邢公!”

“切莫拘礼!郭某可不敢当!”这么多年过去了,郭威仍是他一贯的谦和宽厚表现,赶忙探手扶着二人。

注意到二者苍髯朽面,目光放在杨邠身上,郭威感慨道:“二公历经辛酸,尝尽冷暖,而今得赦,再返朝阙,苦尽甘来,可喜可贺啊!”

说起来,在汉初的政坛上,杨邠是风云人物,素来专横固执,但对郭威,却还是很友善的,十分看重,二者之间一直很融洽。当然,这未尝不是郭威经营关系的结果。

不过,当年之事已不可追,如今的现实则是,郭威是大汉国公、皇亲国戚,虽退居幕后,但地位崇高,家族显赫。而自己,只是个方遭赦免的罪人,连踏足这崇元殿都是皇帝特别的恩旨。

因而,当面对郭威这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谦和面目,杨邠的心情很是复杂。不过嘴里,还是一脸平静地应承道:“老朽本一罪徒,幸陛下宽宏赦除,今夜得以踏足宫阙,确是幸事!倒是邢公,风采依旧,十数年而气度不改,令人心折啊!”

从杨邠的表现就能看出,这老儿心中,实则还是有一种坚韧,一股傲气。

“杨公谬赞了!”郭威笑了笑,指着自己鬓上的白丝,说道:“人既已老,不复当年了!”

“二公且稍坐!”郭威本只为打个招呼,因此面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