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7klshuwu.com

第509节(4 / 4)

加入书签

,汉帝是否能兑现朝廷此前的许诺,都还是未知数。

不过,有了深沉的思考之后,李煜倒没有最初的恐惧了,无法坦然地面对既亡故国,却能平静地对待将来的结局。

船舱内,李煜一手执笔,一手持杯,酒意浮面,目光迷离,胡茬已然爬满了他的下巴,一副落魄悲情的形象。一名侍从入内禀道:“国主,军吏通报,将入开封,船将靠岸,让我们准备下船!”

“我都说过几遍了,已非国主,也不配当这国主!”李煜的注意却在称呼上,而后不急不缓地说道:“终于到了!这杯中物,也不知还能享用多久?”

然后继续埋头,不作理会。其妻刁氏陪着,有些心疼看着他,见他又往嘴里灌了一杯酒,忍不住按着他的手劝道:“夫君,不要再吃了,切莫伤身啊!”

感受着刁氏温暖柔软的手,李煜抬头看着已换了身普通妇装的妻子,注意到她关切的目光,稍微清醒了些,眼神中流露出少许愧疚:“夫人,我此前那般冷落你,你就不怨恨我吗?”

刁氏美丽的面庞间,却是一片平静,柔声道:“不得夫君欢喜,是我的不足,但是,既为人妻,岂有怨恨的道理?”

闻言,李煜心头有所触动,愧疚感更重了,说道:“能陪我饮酒作乐者,至今不在,能与我相濡以沫者,唯有爱妻……”

听他这番感慨,刁氏唇角露出了一抹笑容,而后劝道:“已是亡国夫妻,既至开封,夫君还是听候安排,不要怠慢了,毕竟还要为母叔弟子的安危考虑啊!”

善待

在大汉削平天下的过程中,亡国虏主,出降之臣,东京的百姓们已然经历得不少了。从高保融到周行逢,从孟昶到刘鋹,因此,江南国主李煜被“护送”到开封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

也在于,刘鋹在前不久,东京的士民们难免有些审美疲劳,大伙都习以为常了。当然,市井之间,仍旧少不了议论,东京士民真切地看到了朝廷平南的功绩,都觉得天下一统,理所应当。

年轻一辈的人,沉浸在对朝廷功业的赞美与向往之中,老一辈的人,尤其是那些亲历了前代乱世,亲眼见证着从大汉建立到统一天下过程的中老年人,感慨尤多,他们既为国家的统一高兴,也期待着天下真正获得长久的和平,向往着新一轮的太平盛世。

比起刘鋹,李煜明显要幸运些,受到待遇也要优厚些,没有像罪徒一般被关在囚车里,游街示众,供人观赏,也算是保留了最后一份体面。

由一辆温暖舒适的华车,接至汉宫,礼部郎中董淳奉诏接待,态度谦和。同时,关于刘鋹的一些情况,李煜也被动地得知了。

对刘鋹的处置,只花了一日便出了结果,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人虽多,但效率出奇地高。官员之中,大多对刘鋹表示鄙视,觉得不能厚待,同样的,也没有直言说他该杀。

大部分人觉得,乱政害民的巫宦奸佞都被明正典刑了,足可释民怨愤,刘鋹本庸人,就不必过于苛待他,将之养在东京即可。

甚至有少部分人替刘鋹辩解,说岭南国政之乱,从其父刘晟开始就乱了根制,坏了风气,刘鋹年幼而不知世事人情,为群小所左右,从而延伸出,劝谏刘皇帝引以为诫,为天下表率,强化宗法,订立万世不移之成制,传之后世,以免后患。

这虽然是少部分人的迂腐之论,但落入刘皇帝耳中之时,还是引起了他的思考,当然不是准备立什么万世不移之成制,而是想这些人进此言论的原因。

说到底,刘鋹最为人所诟病、批判的,就是残杀骨肉兄弟的行为,和其父一样,是杀尽戮绝。刘晟还会找些理由,分十多年逐步剪除,刘鋹更是直接,一上台便明确提出效仿先父,杀尽兄弟。虽然把锅甩给龚澄枢等宦官,也确实是那些人建议的,但能够狠得下心,就绝不是一个“少不更事”就能解释的。

刘承祐在与刘昉交谈的过程中,也问起他处置刘鋹的意见,刘昉的态度很明确,该杀。理由就是那三条,一屠弟,二乱国,三杀贤。

有意思的是,从岭南士民中选出的一些人,他们的看法也大体一致,觉得祸国殃民的奸佞都杀了,岭南归于朝廷治下,刘鋹已为俘虏,又知错误,就不必再过分追究了。

后来,刘承祐才知道,是有人教这些人如此说,或者是约束他们这么说,幕后的人却是负责安排此事的开封尹高防,并不是有什么阴谋,而是高防向刘承祐坦言,说尊卑有别,等级有差,岂能由一干黔首议论国主生死,并直接谏言,说刘皇帝让群臣、百姓商讨此事的做法,不妥当。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