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7klshuwu.com

第499节(1 / 3)

加入书签

萧学士默默的在心中补了一句。

于是,所有人肉眼可见的看到,天子的脸上,竟浮现出了一丝疑惑的神色,只听得天子道。

“大冢宰,翰林院,为何会有这么多人?”

这一句话给在场的老大人们干懵了。

天子这到底啥意思?

咋的,您是今天才知道,翰林院有这么多人吗?

再说了,这有什么不对吗?

眼瞧着众人疑惑的样子,天子的眉头迅速皱了起来,显然,有些生气了。

这个时候,自称最了解天子的王老大人,也终于反应了过来,道。

“陛下容禀,翰林院之制,乃洪武十四年所定,依制,翰林院设学士一人,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二人,侍读二人,侍讲二人,修撰三人,编修、检讨各四人,如今翰林院之官,的确多于定制。”

王文这么一说,其他的大臣们,也顿时反应过来了。

能够在今天进到大殿里头的大臣,除了宗室和勋贵之外,无不都是博闻强记之辈,对于朝廷的诸多典制流变,不说烂熟于心,也至少都有了解。

的确,从制度层面而言,翰林院其实不应该有这么多的官员。

但是,这实际上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刚刚王文说了,翰林院的员额制度,是洪武年间定下的。

然而,庶吉士的制度,却是永乐二年才定下的。

按照翰林院原本的设计,一甲前三名可以进入翰林院,直接授官,而会试是三年一考,刚好掐着对翰林院官员的考核年限。

所以,正常状态下,每隔三年,吏部会对翰林院的官员进行一次考核,优者擢升,劣者贬谪,腾出来的位置,给新晋的一甲进士。

但是,由于永乐朝多了一个庶吉士制度,这个循环就被打破了。

一甲的进士仍然是直接授官,但是,庶吉士散馆之后,也会留在翰林院,这就导致了翰林院严重的超额。

日子久了,以至于朝臣们都习惯了。

就好像翰林院的这些官职,除了掌院学士和佐贰官之外,其他的都是无定额的,有多少授多少。

但是,反应过来之后,老大人们心中便顿时一惊。

难道说,天子这是早就盘算好了,要顺手收拾翰林院?

再往细了一想,好像天子的确从登基以后,就对于翰林院一直都不太亲近,而且……

老大人们环顾四周,这才反应过来,作为前任掌院学士,最能够解决翰林院问题的工部尚书陈循,没有被召见。

事实上,就在王文说这些话之前,所有人都没有往这方面想,毕竟商议军屯的事情,和工部的确扯不上什么关系,陈循没有被召见属实正常。

但是,往深了再想,真的是如此吗?

兵部的奏疏,于谦的打算,别人不知道,但是要说他提前没有向天子禀明,老大人们是决然不信的。

那么,如果天子真的打算让庶吉士转调科道,让陈循过来,应该是最好的办法。

毕竟,这些庶吉士和已经授官的编修,修撰不同,虽然和陈循有师生情分,但是,既然是庶吉士,说明没进翰林院几年,而且,新的掌院学士,也是他们的老师。

所以,如果有可能将他们调出来,陈循应该是十分乐意的。

但是,天子没这么做,这其中意味,可就值得深思了……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武英殿中,老大人们低低的议论起来,捻着胡须神色各异。

但是,却都没有萧镃如今的神色复杂。

他当然也看出了天子的用意,但是,他却不知道,该不该期待天子接下来的做法。

从萧镃自己的角度来看,如果天子真的打算对翰林院动手,将这批超额的官员清理出去,不管是塞到哪,只要离开了翰林院,萧镃的压力都会减轻很多,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但是,如果站在掌院学士的角度来看,这很可能意味着……天子对清流进一步的打压。

这可不是什么值得让人高兴的信号。

于是,虽然知道不合时宜,但是萧镃还是不由得想起一句话。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这句话放在此处,倒真是恰如其分。

不过,无论萧学士是如何作想的,都改变不了局面。

果不其然,下一刻,天子便道。

“此乃吏部失职!”

“十三道御史分掌全国各处,尚不敢有员额超出,翰林院掌文翰之事,何以竟冗官至此?须得整饬!”

于是,王文立刻便起身,拱手道。

“请陛下吩咐。”

只见天子略一沉吟,右手轻轻的在案上敲了两下,随即便道。

“吏部即刻整理待选名册,待年后开印,则会同萧学士专门针对翰林院展开一次考绩,另外,将庶吉士散馆时间提前,和此次考绩一同进行。”

“此次散馆,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